365体育投注_360足球直播-中国体彩网|唯一官网

微评与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2020年01月02日 08:14    来源:365体育投注:文化报    顾春芳

  什么是“微评”?微评是网络时代评论实现和大众传媒迅速融和的一种短小凝练的评论文体,它是互联网界面时代网络公共空间互动的产物,因此,微评这一文体的出现和传播与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文化关系密切。

  互联网解放了写作和思想的激情和条件。对于传统批评或评论而言,有两种评论的范畴:一是学者专家的评论。要写一篇专业的、扎实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兼具的评论,需要相当的时间进行思考。对学者而言,一篇评论比较学术性的理性思考,往往承载了他一贯思考的学术问题和艺术问题。二是报刊记者的评论,因为长期浸淫于某一个领域,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因此也可以快速地介入评论。作为传统的批评和评论,总体而言是一个非常严肃、也是考验评论者才、胆、识、力的文体,需要评论者相当的学识、见地,并能够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

  微评的出现,是大众在心理上力求直接参与影响艺术创作的行为,也是大众关注艺术创作的必然结果。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评论网站是这些微评生长的主要空间。微评具有篇幅短小、发布方便、写作主体多元、传播范围广泛等多种特点,在快节奏阅读背景下,微评日益彰显出其活跃的生命力。有学者指出:“微评时代是一个无序的、去中心的、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

  其实,“微评”这个词尚未出现的时候,微型评论的形式一直存在。微评其实是严肃的、学术性评论的起点。评论的种子总是始于一个微型的,但又具有辐射性的原点,这个原点是学术评论展开的有效支点。我们观影后随机在笔记本或手机上的记录,或许只有几百字,但这几百字可能就是未来长篇评论的一颗种子。这个过程是严肃评论进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微评也可能是思考的一个最终结果,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用最精炼的几百字把问题讲清楚。因此,微评可以流于泛泛之谈,也可以显出真知灼见;它可能是一个思想的起点,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晶。

  微评宣告了“第三种评论模式”的大规模出场,代表着互联网评论形式的开放性、公众性、全民性模式的开启,它和传统的评论模式的风格、功能、意义都不尽相同。那么,微评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对于学者和专家群体、对传统的评论会产生什么影响,又有什么意义?微评究竟给传统的评论方式带来了哪些变化?

  首先,微评带来评论模式的改变。微评的快速直接,改变了传统评论的学术表情。一篇专业评论通过传统的媒介(报纸、期刊)发表,从撰写到发表,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但是因为媒介的局限性,对受众的影响非常有限。严肃和冗长的专业评论,似乎越来越不适应网络空间快速阅读的特点。网络评论的路径越来越多,平台越来越多,大众的微评正在对电影形成新的“描述维度”,对电影进行解读。这无疑是对电影的一种思考和理解。就严肃的电影批评写作而言,有时候针对一部电影需要反复看,但是大多数微评不会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他们边看、边写、边发表,以最直接快速的方式表达自我的见解和观点。许多专业评论也慢慢从线下走到线上,以适应网络时代的交流特点。微评的出现,缩短了反馈和对话的周期,带来了评论模式的改变。

  其次,微评导致评论方法的改变。微评的形式更加多样、自由和率性。微博或者微信上发布的评论,常常与观影的过程同步展开,这些迅捷的评论也成了咨询和广告的一部分。这种带有现场分享和互动的评论,携带着写作者的在场体验,容易催化群体效应。它不受时间、地点、媒介的限制,不受文法的限制和过分约束,可以解放评论的多样化的观点。甚至,微信朋友圈的影评已经成为一个个集合,小众汇聚成为大众,从而推升了社会效应。

  再次,微评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微信、微博的互动正在产生巨大的传播效应,各种跨专业背景的声音,推动了丰富多样的交流互动,有意无意地催生了公共讨论的语境。由此开启了传统与现代,不同媒介之间的互动式传播方式。专业或是非专业,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种分享和互动中。或许他们并不会去参考专业的电影书籍,也不用知道阿兰·巴迪欧、吉尔·德勒兹、让·鲍德里亚、罗兰·巴特等人的电影观念……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发表评论的热情和兴趣,微评被赋予了一种自由开放的话语权利。

  最后,微评导致话语权力的重组。也就是在评论的权利话语的格局中,会发生新的权力重组。一种学者和媒体的话语权力将被消解,以学者为主导的多层级的评论结构将发生变形。学术、媒体、大众,三者构成了话语的差异和对峙。由于微评表达的似乎只是随意的想法,在学者眼中既不能完整深入地阐释对象,又无法充分呈现学养,也缺乏价值认同的模式,因此对微评不免存有偏见。然而由媒体和大众在微评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群体效应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引导力,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和蔓延,却又可能会掩盖严肃的学术评论的声音。

  直接和有效是微评的最大特点。网络微评可以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比如影响消费人群马上动用支付宝、微信等软件介入这种公共活动和艺术活动。新的媒介和新的评论方式甚至可以左右公众的消费态度,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变化,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专业评论被碎片化的大众评论和商业信息所淹没。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我们的专业评论已经被破碎化的大众评论所淹没。这样的提法,实际上是把专业的、学术的评论和大众评论对立起来。而我认为这样的对立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专业评论和微评是不同层级,担负不同功能的评论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并非完全对立,大众评论也是当代365体育投注:电影评论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个部分反而是学者的学术评论所要研究的对象,也就是说以微评为代表的大众评论,恰恰是今天学术批评和学术研究的一个现象。学界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对大众评论做出再思考、再研究、再评论。在某种语境下,大众评论是应该被研究的对象,它是观众和学者之间联结的纽带,通过大众评论,或许电影的某些被忽略的问题会重新回到讨论的轨道,会展开更加充分的讨论,会引发更深刻的交流反馈,会更加真实地反映作品所引发的群体效应。

  其次,媒体和大众也许会被商业绑架和左右。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媒体和大众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商业绑架,“自由”的言论因其在微评体系中的复杂性构成,创造言论是否真正源于“自由”,这本身值得怀疑。比如说打分、还有微评,有时候这个数字显示未必真实可靠,它极有可能是被左右和绑架的,仅仅是为了引导受众的注意力或者是他们的消费力,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再次,“娱乐至死”的时代,艺术评论如何履行它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微评的出现伴随着媒介狂欢的时代声音,在一个被尼尔波兹曼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艺术评论怎么才能够继续履行它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当批评的理性越来越失效,当媒体和大众引导的意图跟我们的期待产生裂痕,当社会理性和公平正义或遭到非理性的挑战,或变为一种虚假的声音,当“皇帝的新衣”一再上演,当严肃的思想被票房至上的利益诉求所淹没,艺术评论如何履行它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就变得格外重要。

  我们依然感觉到,无论是专业评论、学术评论还是微评论,我们的出发点和我们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艺术本身,也就是365体育投注:真正能够出现有世界影响力的、能够得到世界尊重的艺术。如果没有这个愿景的实现,我觉得所有的专业评论、包括微评论,都是苍白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微评与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2020-01-02 08:14 来源:365体育投注: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